首页 走进恭城 今日恭城 政务公开 网上办事 投资恭城 恭城旅游 政民互动
当前位置:首页 > 综合新闻

【身边典型】恭城“张福记”:五代传承,只为重现千年纸扎魅力

作者:记者:韦莎妮娜 通讯员:容瑞霖来源:桂林日报   发布时间:2018-06-12 10:50   打印文章

  纸扎,又称“扎作”、“糊纸”、“彩糊”,萌芽于唐代民间的宗教祭祀活动,之后逐渐成为庆祝节日的一种装饰艺术。明清时期,纸扎工艺遍及城乡,每逢节庆,民间艺人施展其精湛技艺,用竹篾、芦柴、彩纸等制作成各种灯彩、花车、龙头、人偶、花船等,艳丽喜庆。 

  在恭城镇上,说起吉祥街88 号的“张福记”,可谓无人不晓。这个诞生于清末的民间老字号纸扎工艺作坊,经过五代传承,迄今已经有百年历史。如今,第五代“掌门人”是“90 后”小伙张桦。对于他而言,当下最迫切的事情就是守住并传承祖上创下来的百年家业。 

  被费孝通赞誉过的“百年老字号” 

  天刚蒙蒙亮,张远东和妻子易相英就在“张福记”工艺品店里忙开了。在他们的组织下,四五个手工艺人对向而坐,握着梭子,双手灵巧地在丝线上翻飞,不一会儿,花灯的装饰穗子初现雏形。

  张远东是“张福记”的第三代传承人。借着一盏茶,张远东饶有兴趣地给我们讲起了“张福记”的前世今生。

张桦设计和制作的旅游手工艺品。 

  “张福记”纸扎创始人是他的爷爷张祯祥。1866 年,张祯祥出生在恭城县江贝街(就是如今的恭城镇)。年轻的张祯祥到佛山做佣工时,见当地的灯彩和烟花做得很巧,便拜师学艺掌握了这两门技艺。回到恭城后,张祯祥索性以灯彩、烟花制作为生计。他还大胆地搞起了改良和创新,由他制作的“武松打虎”、“鹬蚌相争”等纸扎主题作品居然有丰富的故事情节,人物也十分生动形象。烟花制作方面,张祯祥还制作出了火箭、花筒、铜盘起月、吐珠等,放起来色彩鲜艳,令当时的老百姓耳目一新。

  让“张福记”名声大噪的一个事件是, 1912 年平乐举行盛大醮会,邀请张祯祥与桂林一班纸扎名师扎灯彩。醮会执事人非常看重从桂林来的名师,把他们安排住楼上高铺,张祯祥和另一位匠人名气稍弱,就只能住在楼下地铺。张祯祥认为此举不妥,便主动要求与桂林的名师比试技艺,双方在醮堂各扎半边。几天时间下来,张祯祥靠着精湛的技艺,扎出了一批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。桂林的名师望之生畏,趁着夜色悄悄溜走。执事人方知张祯祥技艺非凡,赶紧以礼相待。从此,恭城以及周边地区坊间就有了一句话:“纸扎技艺,看张福记”。

  张祯祥和“张福记”的这段往事,还被载入了恭城县志当中。著名社会学、人类学和民族学家费孝通对这个故事印象深刻,还为恭城县志亲笔题了书名。

  1954 年,张祯祥病故后,其子张文珍继承了纸扎和烟花技艺。根据县志里的记载,张文珍“造诣亦深”。

  到了张远东这一代,纸扎的改良和创意就更加多了。正在谈笑间,只见张远东随手拿起了几片竹篾,编织几下,一个鲤鱼灯的粗坯就出来了。巧的是,鲤鱼灯的尾巴、头部关节处是灵活的,因此牵动它的背部,鲤鱼灯还能摇头摆尾地动,别提有多形象了。

“90 后”成了百年技艺的“掌门人”

   张远东的儿子张斌,从小也对祖上留下来的这门技艺非常感兴趣。无奈正巧碰上了时代变迁,纸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看作是“封建迷信”的产物,因此,张斌只得放弃纸扎工艺,暂时去学习别的技艺。1991 年,张斌的儿子张桦出生。人小鬼大的张桦从小就是家里的“宝贝疙瘩”,尤其爱跟爷爷张远东呆在一块。在看了爷爷做的纸扎作品后,只有几岁的小张桦毫不掩饰地夸赞起了爷爷:“爷爷是我见过最聪明的人。”张远东心里一阵感动,便顺口问张桦想不想学纸扎。“想!”张桦回答得又响亮又干脆。

▲“张福记”传统工艺品店中,手工艺人们正在制作道具。 

  就这样,在爷爷手把手的传授下,张桦开始学习起了纸扎技艺。别的小朋友在游泳、爬树、打弹弓,张桦就埋头在作坊里弯竹篾、糊纸和上色。在做纸扎中的戏曲人物作品时,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,张桦还拜师学起了桂剧。张桦说, 13 岁那年,他就开始尝试着独立制作作品了,像一些节日用的舞龙、舞狮道具等。高中毕业后,张桦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广西艺术学院场景设计专业,希望能在传统纸扎工艺中注入新鲜的元素。

  张桦说,想要传承手艺、守住家业并不容易。由于纸扎工艺耗时长、随着时代发展传承的人越来也少,这个行业也日趋沉寂。2013 年,张桦萌生了转行的念头,跟表弟承包了南宁某大学食堂一个窗口,做起了食品生意。“非常辛苦,钱的确也赚了一些,但是心里总是空落落的。”张桦说,就在他觉得迷茫的时候,有人求他帮做一个舞台道具。重新拾起工具的张桦,好像是突然领悟到了自己的使命:“唯有手工让我找回了内心的那份安宁和归属感。爷爷年事已高,家里的祖业不能就此中断。”

  2014 年,张桦注册成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公司,专做舞美道具、纸扎、民族工艺品、服装加工。在传承传统纸扎工艺的同时,他还运用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,为传统工艺增添新时代的元素。“比如说这个‘西游记’的花车,我设计了一个情节就是孙悟空可以做一些俯身打妖怪的动作。登场的时候,还可以配合干冰烟雾和音乐,营造出梦幻西游的效果。”张桦说,传统的纸扎通常以竹篾、芦柴构建造型,但对于目前快节奏的生活而言,竹篾和芦柴结构太费时,尤其是订单多的时候,根本做不过来。因此,他以泡沫、纸盒等材料取代竹篾、木头塑性。泡沫的可塑性很强,错了可以及时改正,也降低了成本。对此,张远东起初不是很赞成。从来和和气气的爷孙俩也因为诸如此类的事情,没少发生争执。张远东说,自己在某些方面是“老派”,而张桦是“新派”。但在看过张桦的一些作品后,张远东也慢慢接受了改良的做法。

  张远东说,自己最佩服孙子的地方,在于张桦非常敬业:“大年三十,张桦会担心完不成订单,吃了年夜饭到作坊加班到清晨七八点。”每年农历五月十二是关帝寿诞,恭城地方有“一年一小会、三年一大会”的习俗,祭祀场面十分壮观。从2007 年开始,张桦和他的团队就一直在负责关帝庙会的花车制作。“我每次都会参加关帝巡游,但一直与庄重的沐浴仪式无缘。因为沐浴仪式在巡游前一天,我们那时候都在忙着赶制巡游花车。巡游前的几天晚上都是要熬通宵的,有时候一直要做到清晨7 点。”

  张桦说,像花车、花船、龙头、狮头这样的大件,比较费工时,需要二十天到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做完。复杂的价格还会达到上万元。但这几次,为了支持家乡的关帝庙祭祀,他都在订单上划掉一台花车的价钱。“传统手工艺就是要为传统节日服务的。在庙会上,父老乡亲们都盼着看我的作品,这就是对我坚守纸扎工艺最大的肯定。”

  目前,张桦接到的纸扎订单已经遍布全国各地,其中还包括了澳门地区。

   古老工艺呼唤复兴与创新 

  张远东的儿子张斌,从小也对祖上留下来的这门技艺非常感兴趣。无奈正巧碰上了时代变迁,纸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看作是“封建迷信”的产物,因此,张斌只得放弃纸扎工艺,暂时去学习别的技艺。1991 年,张斌的儿子张桦出生。人小鬼大的张桦从小就是家里的“宝贝疙瘩”,尤其爱跟爷爷张远东呆在一块。在看了爷爷做的纸扎作品后,只有几岁的小张桦毫不掩饰地夸赞起了爷爷:“爷爷是我见过最聪明的人。”张远东心里一阵感动,便顺口问张桦想不想学纸扎。“想!”张桦回答得又响亮又干脆。

  就这样,在爷爷手把手的传授下,张桦开始学习起了纸扎技艺。别的小朋友在游泳、爬树、打弹弓,张桦就埋头在作坊里弯竹篾、糊纸和上色。在做纸扎中的戏曲人物作品时,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,张桦还拜师学起了桂剧。张桦说, 13 岁那年,他就开始尝试着独立制作作品了,像一些节日用的舞龙、舞狮道具等。高中毕业后,张桦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广西艺术学院场景设计专业,希望能在传统纸扎工艺中注入新鲜的元素。

“张福记”第三代传人张远东(左)和第五代传人张桦(右)展示他们制作的狮子头。 

  张桦说,想要传承手艺、守住家业并不容易。由于纸扎工艺耗时长、随着时代发展传承的人越来也少,这个行业也日趋沉寂。2013 年,张桦萌生了转行的念头,跟表弟承包了南宁某大学食堂一个窗口,做起了食品生意。“非常辛苦,钱的确也赚了一些,但是心里总是空落落的。”张桦说,就在他觉得迷茫的时候,有人求他帮做一个舞台道具。重新拾起工具的张桦,好像是突然领悟到了自己的使命:“唯有手工让我找回了内心的那份安宁和归属感。爷爷年事已高,家里的祖业不能就此中断。”

  2014 年,张桦注册成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公司,专做舞美道具、纸扎、民族工艺品、服装加工。在传承传统纸扎工艺的同时,他还运用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,为传统工艺增添新时代的元素。“比如说这个‘西游记’的花车,我设计了一个情节就是孙悟空可以做一些俯身打妖怪的动作。登场的时候,还可以配合干冰烟雾和音乐,营造出梦幻西游的效果。”张桦说,传统的纸扎通常以竹篾、芦柴构建造型,但对于目前快节奏的生活而言,竹篾和芦柴结构太费时,尤其是订单多的时候,根本做不过来。因此,他以泡沫、纸盒等材料取代竹篾、木头塑性。泡沫的可塑性很强,错了可以及时改正,也降低了成本。对此,张远东起初不是很赞成。从来和和气气的爷孙俩也因为诸如此类的事情,没少发生争执。张远东说,自己在某些方面是“老派”,而张桦是“新派”。但在看过张桦的一些作品后,张远东也慢慢接受了改良的做法。

  张远东说,自己最佩服孙子的地方,在于张桦非常敬业:“大年三十,张桦会担心完不成订单,吃了年夜饭到作坊加班到清晨七八点。”每年农历五月十二是关帝寿诞,恭城地方有“一年一小会、三年一大会”的习俗,祭祀场面十分壮观。从2007 年开始,张桦和他的团队就一直在负责关帝庙会的花车制作。“我每次都会参加关帝巡游,但一直与庄重的沐浴仪式无缘。因为沐浴仪式在巡游前一天,我们那时候都在忙着赶制巡游花车。巡游前的几天晚上都是要熬通宵的,有时候一直要做到清晨7 点。”

  张桦说,像花车、花船、龙头、狮头这样的大件,比较费工时,需要二十天到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做完。复杂的价格还会达到上万元。但这几次,为了支持家乡的关帝庙祭祀,他都在订单上划掉一台花车的价钱。“传统手工艺就是要为传统节日服务的。在庙会上,父老乡亲们都盼着看我的作品,这就是对我坚守纸扎工艺最大的肯定。”

  目前,张桦接到的纸扎订单已经遍布全国各地,其中还包括了澳门地区。

  

  

  来源:桂林日报

  记者:韦莎妮娜   通讯员:容瑞霖

  摄影:韦莎妮娜

主办: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 运维: 恭城瑶族自治县政务办
网站管理联系电话:0773-8220750,E-mail:gcgov@qq.com
(桂ICP备09002451号-2 桂公网安备 45033202000007号 )

网站标识码:4503320003